一生堅持教育之旅--樹仁大學創辦人胡鴻烈
2007/04/28 14:16:53
古時愚公年近90,仍然決心帶領孩子挖掉擋著出路的兩座山,因而感動了上天,移走大山,令南北地區暢通無阻,沒有了大山的阻隔。
香港樹仁大學校監胡鴻烈及校長鍾期榮是「現代的愚公」,以知天命之年開辦大學,縱使歷盡困難及阻礙,包括校長操勞過度中風,仍然執著而行,堅持私人辦學。兩人在即將踏入87歲高齡之際,終於開創了香港私立大學之先河。
胡鴻烈是香港資格最老的大律師,鍾期榮則是中國首位女法官,若沒有辦學早就可以過著悠哉悠哉的退休生活。胡鴻烈卻不以為然︰「我是中國知識份子,又不想發達,而我們很多畢業生對社會有貢獻,足以令我感到欣慰。」
默默耕耘,無私奉獻,愚公動天。
辦學切合香港需要
1971 年樹仁大學(前身為樹仁學院)成立以前,香港只有兩所大學,當時能入讀大學的不足百分之二。看到這種情況,剛剛打算從浸會大學(前身為浸會學院)文學院院長一職退下來的鍾期榮萌生辦學念頭。曾戲言想辦幼兒園的她,其實大學才是她一直追求的目標。於是她與丈夫兼校監胡鴻烈在跑馬地置業作校舍,開始漫長而艱辛的辦學之路。
胡鴻烈說︰「當時,香港入讀大學的百分比低,中文中學的精英能入大學的就更少,有些更是只差一點點而沒被大學取錄,於是促成我們私人辦學的念頭,希望給他們一個機會,令更多人得到大學教育的機會。」樹仁至今仍保留一定學額,供以前沒有機會讀書的學子報讀。
學術自由的體驗
「辦私立大學其實是很傳統的教育工作。孔子是第一個私人辦學的教育家,不但培養了顏子、子路等72名學生,同時鼓勵學術的百花齊放,讓當時成為中國學術最興旺的時代之一。只是後來統治者尊重孔子,卻控制教育作出了改變。我們的基本思想就是希望打破『諸子出於王官』的傳統,令學術能夠真正自由的發展。」
胡鴻烈指,香港的教育訓練也沒有走出這個傳統框框,因此要學術得以發展,應該鼓勵私人辦學。「孔子的成功,表明私人辦學之路的可行性,教育總會朝這種趨勢發展。」
賣樓擴建校園
為了興建寶馬山上的3幢校舍,胡氏夫婦耗用了畢生心血,據估計歷年投資達4、5億港元。1978年獲政府批出寶馬山斜坡,原本只能興建幾層校舍,胡鴻烈堅持打176條樁,最終建成12層教學大樓。後來為建圖書館大樓,胡鴻烈又賣了中環的房子籌集資金。2002年興建學生宿舍及文康大樓,他更回到律師樓工作,賺取工程費。
「該省就省,自己節省一點,不勉強,也不辛苦,反而享受過程。」雖然為建校舍要賣房子,但胡鴻烈說,幾十年來財政都很穩健。「我是知識份子,沒有辦法投資。我從來沒有為此感到氣餒,只是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年輕人應該接受教育。」
不能忽略人品培育
樹仁的辦學理念有何特色?「從創校那天起至今,我們都是辦正規的大學課程。我們沒有提供科技方面的科目,以人文科目為主。我們以『敦仁博物』為校訓,就是說大學生在學習知識以外,不能忽略做人方面的修養。」
「樹仁辦得好不好,我不敢講,我們只是在社會上默默耕耘。很多人以前是我們的學生,畢業後在政府、在社會有所貢獻。沒有讀樹仁,就沒有現在,從這方面來說,我們對社會也算有貢獻。」創校35年以來,樹仁為香港各行各業培育了23,000名人才,除為社會發展提供了人員支援外,也增加了莘莘學子升學的選擇。
以學生為本
1978 年,政府要求專上學院推行「二二一」學制,否則不予津貼,樹仁堅拒不從。「若以今天的角度看,當年提出的學制,就相等於現時預科畢業後,讀副學士課程,若答應樹仁就完了(註︰言下之意,即指樹仁會被貶為專供副學士課程的院校)。若果辦學目標變質,在校同學的利益也受到損害,對他們不公平。」
「這也是做人的態度,若為學校利益拿錢,為甚麼要辦學呢?不可以忽略學生的利益。最重要一點,是要照顧年輕人,再想想個人辦學的目標,不能隨便改變。當年經學生表決,94.6%學生都贊成不接受。」1988年,政府又要求所有大專課程劃一為3年制,樹仁堅決反對而不受資助,學校的營運費用除學生學費外,還靠胡鴻烈打官司賺回來。
最老資格大律師
胡鴻烈1954年考獲大律師牌照,1955年執業至今,算得上是香港資格最老的註冊大律師。「若果是必要的就打,可以推就推掉。工作再忙,還是要做完,至今我每天仍然工作8至10小時。」
一邊為學校發展操勞,一邊要打官司,難道就不辛苦嗎?「辛苦?身體上而已,精神上感到安慰,若對青年人好,是可以補回來的。前兩天我去作體檢,沒有任何病痛,健康得跟年輕人一樣。以我這樣的年紀,能為有意義的事而努力,這樣自然有動力。」胡鴻烈指,80歲以前仍然游泳及行山,80歲後體力下降,就經常在平路上走一小時作為鍛鍊,從來不吃補品。
心繫大學遲退休
今年87歲的他原來仍然心繫大學事務,未有退休的計畫。「樹仁成大學是關鍵,我想看看它的適應及發展,若可以了,我才退休,到時希望能出書。但退休很彈性,暫時沒有計畫,一切仍以樹仁的發展為考量。」
狀元兒子繼承衣缽
胡鴻烈的兩名兒子耀蘇及懷中,分別擔任樹仁大學副校長15及24年。胡鴻烈指,「他們才是樹仁的功臣,只不過他們的父母出名,所以被忽略了,希望自己早點退下來。」
「我們的副校長,學術地位很高,一個是牛津大學經濟學博士,一個是美國伯克萊大學的土木工程學博士,又修讀商業管理等課程。大兒子當年還是會考狀元,中六已被香港大學取錄,只是沒有讀港大,去了巴黎大學及牛津大學進修而已。」為方便工作,兩老現時住在學校宿舍,但與兒子等經常相聚。
校長情況不斷進步
2001 年,胡鴻烈與鍾期榮在大學飯堂吃飯,校長突然中風倒下,據說因為過度操勞所致。在校監的悉心照料下,校長現在的情況已改善不少。「以前校長籌劃科目課程、學校發展,特別傷神。現在每天都回辦公室讀報,每天去散步,情況不斷進步。雖然是校長,但怕太傷腦筋,都不參與學校的工作。」
愚公精神 鍥而不捨
據說,胡鴻烈有日到立法會出席會議,大概深受樹仁的辦學精神所感動,全場議員起立歡迎,令校監深感榮耀。
若果沒有辦學,以大律師的收入,兩人大可安享晚年,他們卻為莘莘學子提供大學教育的理想,而堅持不退休。面對辦學的困難、資源的相對貧乏,仍執意辦學理想。這種「愚公精神」,又會否為您帶來啟示呢?
一生堅持教育之旅--樹仁大學創辦人胡鴻烈 (峰峰紀實, hk)
伸延閱讀
樹仁大學校友會網站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