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June, 2007

鏗鏘集:最好的配方

剛在親子王國母乳版看到,一定要轉貼支持!

Hello,

我是香港電台<鏗鏘集>記者.前一排,曾在你們的媽媽會找case.我已完成拍攝有關奶粉及母乳的故事.有關節目將於7月9日晚上(星期一)七時於TVB播出. 內容如下:

「最好的配方」
編導:張詠賢

自從香港電台<鏗鏘集>播出「牛奶是否有益?」的節目後,引來很多觀眾的關注。現在我們會繼續製作一輯名為「最好的配方」的節目。

偏食兒童應飲補充營養的奶粉?半歲後應轉奶粉?DHA,ARA,HA可以令小朋友更聰明?小朋友應該食奶粉食到十二歲?奶粉配方已經越來越接近母乳成份......奶粉廣告不斷向大眾宣傳的同時,事實是否這樣呢?

現在奶粉廣告鋪天蓋地,但是原來世界缳生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頒佈《國際母乳代用品銷售守則》,守則的精神是可以發售母乳代用品,但不可以用平日慣常的商業手法推銷。但是利字當頭,奶粉商仍會用盡一切方法,擴大他們的市場。

在菲律賓,在猛烈的廣告攻勢,很多女性開始認爲一些人工嬰兒食品甚至要比母乳還好。然而,在發展中國家,由於水源不潔和環境衛生惡劣,母乳餵哺尤其重要,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2003年,菲律賓有16000名5歲以下的兒童因沒有得到母乳餵哺已死亡,其中原因包括使用“嬰兒配方”奶粉。因此菲律賓決定立法禁 2歲以下的奶粉廣告及禁止醫護人員推介奶粉品牌,但是奶粉商反而指斥菲律賓政府違反自由貿易的原則而告上法庭。

香港有不少奶粉公司都成立了「媽咪會」、「BB會」,派發樣本與各式禮物,並舉行育嬰講座。初生嬰兒奶粉雖無廣告,但持續奶粉廣告卻排山倒海而來。更多家長認為,奶粉商送禮、送樣本、賣廣告,並不影響餵哺決定,但是大家又有沒有想過哺乳的問題不只是選擇的問題,更是一個公共健康的課題呢? 菲律賓的例子可能可以給我們一點啟示。

有關節目將於7月9日晚上(星期一)七時於TVB播出.



有空請收睇及推介給你的朋友!
謝謝.



順道推介,相關話題的電視專題節目:《鏗鏘集》之「牛奶有無益?
(香港電台製作,07年4月播放)

25 June, 2007

〈炒樓炒股非投資〉-- 明報06月25日

炒樓炒股非投資 (明報) 06月 25日 星期一 05:05AM

【明報專訊】“10年來,香港人投機的心態沒變過。那是賭博,不是投資。”——中大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蘇偉文

1997年7月,中大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蘇偉文教授還身在美國 。「美國那邊也有直播香港的回歸典禮,我只看了幾眼。」他對英國 統治者沒有留戀,對祖國也沒有強烈的嚮往,「我只覺得那是必然要來的吧」。

殖民無留戀 祖國無嚮往

同年8月,他和太太回到香港,開始在香港中文大學 工商管理學院教書。「回來後第一件事是要租樓住,我們向不同的經紀查詢,仍沒有人願意租房子給我們。那時香港人買樓,都是用來『炒』的。」當年,本港經濟暢旺,地產市場非常活躍。售樓處看到的是連綿不絕的人龍,排隊等入市。

地產旺 教師變經紀

幾番折騰,終於找到一名業主願意租樓給他們。地產公司把這單生意分配給一名剛入行的新人。「他在合約上的字體很工整、很漂亮。我好奇一問,才知他以前是中學教師。」地產大旺,連教師也加入地產經紀的行列。「市面一片繁華,大家都很開心,但我心裏就是覺得有點不妥。」

結果,1998年發生亞洲金融風暴,香港經濟開始走下坡。蘇教授因為剛回來,「什麼資產也沒有」,絲毫不受影響。在中大梁銶琚樓的辦公室,他看著失業率上升、股票下滑,「我最初是以學者身分看這場風暴,覺得自己只是個outsider(局外人)。後來看見愈來愈多人負資產和燒炭自殺,我才開始著緊,問:點解會變成咁?」

他身邊的親人原希望買樓養老,卻被拖累而成了負資產。「他們希望年老時靠層樓收租,所以價位一直下跌也不肯放手,如果當時壯士斷臂,就不用經歷近10年的痛苦。」

「財經明星」欺騙無知婦孺

過去10年,科網股泡沫爆破、SARS 、裁員、凍薪……香港經濟遍體鱗傷,這兩年才復元過來。現在香港人「學精」了,投資都先諮詢業內人士意見。「財經明星」在電台、電視和報紙湧現,解答市民的投資疑難。

蘇教授直言﹕「我覺得他們在欺騙無知婦孺。他們就像在廟前賣藥的人,表演幾下功夫,就叫人相信他,買他的跌打酒。」他說只顧看目前的升跌,叫人「放」或「入」的,不是投資。「10年來,香港人投機的心態沒變過。那是賭博,不是投資。」

對他來說,投資的定義是把資產交給一間有潛力的公司管理。例如買股票,就是把金錢付託給上市公司的管理層,由他們管理,公司獲利,你就獲發紅利,重要的是公司的業績,而非一天半天的數字。

「目前,逾1100間大大小小的公司在港交所上市,當中值得投資的不超過10%。但普遍港人的心態是『不理好股、壞股,總之炒得到就是好股』,這完全是賭博心態。」事實上,香港也不至於全民炒股,但我們的經濟畢竟是由金融業一力支撐,如果再遇上經濟衰退,怎算?「這是我們未來經濟發展最重大的隱憂。社會上太少工種,太少diversification(多樣化),很多行業也與金融業相關,只要這個支柱倒下來,我們的經濟就玩完。」

如果香港和內地融合,低學歷人士在經濟低迷時,還可回內地找工作。可是,香港人多不願回內地工作,只視內地城市、內地人為競爭對手。這幾年,每當聽到上海、北京在經濟上有什麼發展,港人就緊張起來。

「香港做第二有何不可?」

「其實根本不需要與任何城市比較。贏了、輸了,那又怎樣?一班學生中,也不是只有考第一的才有存在價值吧。」即使上海取代香港,成為中國最重要的金融中心,蘇教授認為也不用擔心。「重要的是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香港有20多年買賣期貨等衍生產品的經驗,只要把握先機,做第二又有何不可?」他笑說。

既然把股票市場、地區經濟看得通透,何不投身證券行業?「教書是最著數的職業,有人給你人工,讓你看書,學生也要被迫來聽你講課。哈哈……而且,和他們在一起,感覺自己很年輕,雖然其實已老了很多。」那會把8歲的兒子訓練成「股神」嗎?蘇教授一臉厭惡﹕「不!會教他理財,但絕不會訓練他成為股神。」他想了想,說﹕「有空還是叫他多看書。始終,教育才是最好的投資。」


-- 除了金融業,炒賣外,香港其他行業都不成氣候。 
-- 的確,香港做第二有何不可?在我眼中,做”第二”只是戀愛感情範疇內的禁忌。  
-- 愛教書的人都享受講課,而且似乎為數不少的,看到被迫著聽自己課的學生都會感高興的…

23 June, 2007

「腳尾米」台灣新聞媒體一點探討

我先在水貓網一貼文〈本地與台灣新聞報導比較〉 (有趣新聞版) 看到,想不到自己很有耐性的花了45 MIN去看這頗有功課味道的"專題報導"!
推介給所有諗過新聞系的、從事這行的、或對新聞傳媒很感興趣的都看看這個!!
這片不只有點意思,也挺有趣味的,怕長的可自己按去GOOGLE VEDIO 找個短版看啊~

腳尾米(完整版)


看過後,有何感想?

16 June, 2007

了了

先人出殯了,即日脫考了,
緊接著的家庭聚會完了,
親戚們陸逐坐飛機回家了,
party 暫完了,
心情都該收拾了,
頭髮要整理了,
話題沒完沒了,
了,不了,
了。

08 June, 2007

0706在聽的音樂

"The Masterpieces" - Gregorian



專輯曲目
01. Losing my religion
02. Brothers in arms
03. Tears in heaven
04. Moment of peace
05. Hymn
06. join me
07. Sacrifice
08. The gift
09.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10. The raven
11. Hurt
12. With or without you
13. Stairway to heaven

中學時代從學校的圖書館隨意借過一些古典音樂聽,某次借了盒不知名的一眾男子清唱的卡帶,聽時悶極,一星期後隨手還掉…但魔法出現了!之後竟偶然懷念這種莊嚴、神秘、帶單純/單調的音樂!!我間中嘗試從宗教音樂中找找,但總不是心中掛念的。

兩三年前還是大部份時間要湊小b時期,只要抱著喂餔時就可在家中專心看鬼台電視劇集;某日一個唱片廣告揚起出重拍子伴一眾男清唱的樂聲,就感到這個"Ge什麼什麼"大概是想找多年的音樂東東。但名字難記(英文水皮嘛vv),而且這時間也暫時是聽音樂的最低潮,走進到皇室堡HMV幾乎不想碰不認識的cd,而還是想走去樓上的荷花看bb用品,也罷了……直到這半年回復聽音樂癮頭(都是因可以甩bb身咋:p)

昨晚心血來潮,從mp3網站亂找,附錢download這album ,(ipod store 冇得賣歌畀香港 .V.,一點也不爽快)
今天一邊不專心聽一邊在網路上找介紹,其中有篇很詳細的中文如下(節錄):

銀河網絡-蔣爸試聽室(2006.03.03)
■ 內容介紹:

THE MASTERPIECES/Gregorian
葛利果聖歌教皇合唱團:聖靈世紀十年精選
發行:Edel(福茂代理)…

……94年,一群來自西班牙的本篤會修士們在1973至1982年間錄製的「葛利果聖歌」(Gregorian Chant)專輯「Chant」,以黑馬的姿態奪得美國流行排行冠軍,不但轟動全世界,也掀起了一陣「葛利果聖歌」的熱潮,使得這種已經被基督徒們遺忘了好幾個世紀的聖歌再度開始流傳。而「葛利果聖歌教皇合唱團」(Gregorian)的出現,更改變了一切,因為它竟然跟流行與搖滾作了結合,而且風靡了樂壇。


Gregorian大概是我想要的東西了!不過有時會嫌拍子或伴奏重了一些。
原來這專輯裏的歌都是來自不同的pop/rock music 改的,聽的時候還感不到,以為是些宗教音樂改哩(因為很少聽聽歐美流行曲)
這篇文很長啊~不過看完後很有想買這張碟cd+dvd album 的想法哩!

p.s.:
聽多兩遍,想起隻 "fair ground attraction", 嗯找天要翻櫃找找~

p.s.2:
專心聽,當中真有不少熟口面的旋律,包括我唔多like的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 咁咪係我部palm 刪左佢lor~
(16-jun)

05 June, 2007

新聞:濕疹少女拒上學危坐窗邊 專家籲開解患病子女免抑鬱

06月 05日 星期二 05:05AM

【明報專訊】一名患有濕疹的少女,懷疑難耐身上紅疹發癢及同學的奇異目光,多日來拒絕上學,昨早與母親因事爭執,少女一怒之下反鎖自己在房內,危坐窗邊,其姊見狀報警,少女最終被勸服返回安

全地點,送院檢驗後無礙。皮膚科醫生指嚴重的濕疹患者會影響社交,更有可能因此患上抑鬱症,提醒家長應適時開解患病子女。

痕癢難當 失眠壓力大

皮膚科專科醫生陳衍里指出,病情嚴重的濕疹患者,全身均會出現痕癢難當的紅疹,導致患者連夜失眠、心情低落、承受巨大壓力,往往會逃避工作或上學,更甚者會患上抑鬱症。

社會福利署高級臨脇心理學家陳耀基指出,患濕疹病不會構成自殺,往往是因為患者性格封閉,拒絕與人溝通,感到無比絕望,繼而患上抑鬱症,才會萌起自殺念頭。陳建議家長先要改變消極思想,切忌在子女面前認為患病就等於「死啦」、「沒前途」等。

恐同學取笑 情緒低落

他表示,青少年期的男女注重儀表實屬正常,但如果患病,家長要讓子女接受自己,不要介意自己的樣子,明白各人也有其價值。另一方面要多加發掘子女的潛能,平日多聆聽子女心聲,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他建議家長多陪伴患病子女出席病人互助小組,增加接觸其他同樣患病的人,從中學習別人的樂觀性格,陪伴子女看醫生也可令他們感到溫暖及關愛。

昨日企圖自殺的少女姓杜(14歲),與家人同住馬鞍山耀安鸷。據知,杜女患有皮膚濕疹,身上長出大大小小的紅印,雖然有接受治療,但近日病情反反覆覆,時好時壞,正值青春期的杜女甚留意自己的儀容,唯恐同學取笑身上紅疹,加上紅疹非常痕癢,令她心情低落,鬱鬱不歡,近日更不願上學,整天待在家中。據知其母李╳春(44歲)最初沒有反對女兒逃學。

出動談判專家 消防救回

昨早10時許,李母要求杜女起脇上學,疑女兒不想面對同學,拒絕上學,母女遂發生爭執,杜女情緒激動反鎖自己在睡房,更危坐窗邊大吵大鬧。其胞姊恐怕妹妹有事,即時報警。

消防及警方接報到場,派出談判專家勸喻杜女,稍後由消防將她救回安全地方。由於杜女情緒仍然激動,需送院檢驗,其後無礙出院返家,但母女拒絕回應記者任何提問。


這是今天報紙的新聞。
有濕疹真係可以好慘,病發時"痕到跳舞"的感覺真攞命!!
不過如報上的專家說,這病不會攞命,會死人的只是因情緒起。(我諗起到Dr.陳衍里求診時他說的…大抵他每看一個新證就說一遍,真好能耐!)
濕疹隨我多時,生命不同階段時,也會有新的體會。我老早已過了會因濕疹而尋死的時候,現在我的看法是自身的考驗──只要把持得住不作孽 ,皮膚還是可以很漂亮的 (哼~我的確是靚女一名 XD )。
又其實,還有很多病痛,發作時比濕疹還難受,爸爸的痛風就是其中一樣,還有聽到人家不知名的偏頭痛、或是可大可小的風濕症……
不過,濕疹使我最難受的,還是當確定把它傳了給女兒時,看到她身上一撻一撻紅了,不停地抓損傷口並在滲水 (真正的抓狂v_v) ,這時還是想不如把這些也由當自己的承受好了… (到這裏,想起友人karen) 。
anyway~ 這是今世要經過的考驗,樂觀點才可有幫助。
希望新聞事件的主角可以看開點。沒克服過困難,而就此了結生命是真的好唔抵呀!!

六分一港童患濕疹 先天後天皆不傳染

上則的Follow-up News

明報 06月 05日 星期二 05:05AM

【明報專訊】濕疹(Eczema)又名急性皮膚炎,指皮膚在受刺激或受炎症影響後出現的狀態。濕疹在香港並不罕見,每6名小孩就有一人患有濕疹。濕疹分兩種,透過遺傳發病的名為「異位性皮膚炎」,

往往與哮喘等病症有關;後天受某些物質引致過敏反應的名為「接觸性敏感性皮膚炎」。無論是哪一類濕疹,均不會傳染。

找出致敏原 對症下藥

小孩患者通常面部會出現紅印,而青少年及成年患者多會在頸部及手腳,嚴重者全身長出紅疹。一般而言,皮膚患處會發癢和乾燥,更會裂開、變紅和發炎。更甚者患處會出水,若受細菌感染,會流出液體、硬化或結痂。

濕疹的類型很多,不同類型發病的位置亦不同。例如過敏性接觸濕疹,紅疹首先出現於引起反應的物質所接觸的皮膚,隨後會擴散到其他部位;脂溢性濕疹則影響頭皮、面部、腋窩等。患者應了解致敏原,對症下藥尋求治療。

不過,有些疾病徵狀與濕疹極為相似,例如疥癬患者皮膚同樣痕癢,但此皮膚病是由寄居在皮膚上的ë引起;另一種牛皮癬皮疹的形狀亦與濕疹類似,但其實兩種疾病的治療方法與濕疹不同,患者應經醫生診斷後才服用或塗上藥物。